省农科院附中举行预防结核病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为增强师生对结核病、艾滋病的认知,提升疾病防控意识,省农科院附中于2025年9月5日邀请花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高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预防结核病专题讲座,同时融入艾滋病相关知识科普。

讲座伊始,专家详细介绍了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肺结核最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带菌飞沫会播散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便可能感染。肺结核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超2周,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专家特别指出,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易感。在诊断方面,可通过痰涂片、结核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等方式确诊。

随后,话题延伸至艾滋病领域。专家提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盗汗、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而艾滋病期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会出现各类严重感染和肿瘤。检测HIV的方法多样,如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病毒载量测定等,其中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讲座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生动阐述了两种疾病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针对结核病,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及时治疗基础疾病以增强免疫力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对于艾滋病,避免不安全性行为、远离毒品、确保用血安全等是关键预防手段。同时,专家呼吁师生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给予他们关爱与理解。

讲座末尾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涵盖疾病传播细节、预防措施落实、患者护理等方面,专家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使省农科院附中高一学生深入了解了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有效提升了疾病防控意识与能力。学校后续将持续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为师生健康筑牢防线,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编辑:李妍汐   

一审(校):吴   

二审(校):刘灵艳   

三审(校):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